小麦白粉病、叶枯病-凯时娱乐

凯时娱乐-凯时app  
网站地图
 


 技术指导

小麦白粉病、叶枯病
发布日期:2013-03-25
        一、小麦白粉病
        症状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地上部各部位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叶鞘为重。患部表面初现白色霉点(此为病菌菌丝体及无性态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霉点转呈灰色至粉红色的霉斑,霉层中还可见许多针尖大的黑粒(此为病菌有性态的闭囊壳)。严重时霉斑连合成片,患部组织褪绿变黄以至干枯。早发病的植株矮缩不能抽穗,迟发病的可致穗粒颖枯和籽粒不饱。
        发病规律 小麦白粉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必须在活的寄主组织上才能生长发育,病菌分生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扩大再侵染。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秋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5~6月份为暴发流行期。在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温度不高于25℃,其分生孢子均可萌发。适宜温度10~l8℃。在18℃左右,相对湿度在80%~97%之间时易发生流行。相对湿度越高,分生孢子萌发率也越高,病害发生就越严重。一般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是白粉病流行的主要生境条件。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的抗病力。(2)药剂防治。一是秋苗发病重的田块,可药剂拌种(绿亨1号、绿亨7号),方法同小麦散黑穗病。二是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株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到旗叶以下2叶计算发病率),每亩用绿亨15.5%井冈·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也可用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2500倍液、绿亨2号(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8%氟硅唑微乳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
        二、小麦叶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有时也为害穗部和茎秆。在叶片上最初出现卵圆形浅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联结成不规则形大块黄色病斑。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一般先由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在晚秋及早春,病菌侵入寄主根冠,则下部叶片枯死,致使植株衰弱,甚至死亡。茎秆和穗部的病斑不太明显,比叶部病斑小的多。分生孢子器也稀少。
        发病规律 在冬麦区,病菌在小麦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秋季开始侵入幼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来年春季,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在春麦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小麦残体上越冬,来年春季小麦播种后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扩展。品种间对叶枯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良种。深翻灭茬,清除病残体,消灭自生麦苗。农家肥高温堆沤后施用,追施氮素肥料不可过多过晚。重病田可考虑轮作。(2)药剂防治。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选用绿亨8%氟硅唑微乳剂1000~1500倍液、绿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绿亨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2500倍液或250/升丙环唑乳油每亩33~40毫升,加水60~70千克喷雾。还可用绿亨2号(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每亩50克,加水60~70千克喷雾;或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20毫升 绿亨2号(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25克复配,加水60~70千克喷雾,兼治赤霉病;或用绿亨15.5%井冈·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0~100克,加水60~70千克喷雾,兼治锈病、白粉病;或用50%春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水60~70千克喷雾,兼治赤霉病;或2.1%丁子·香芹酚600~800倍液喷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