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目的 对比“拌趣”63%吡·萎·福美双(简称吡·萎·福)与“拌趣”70%吡虫啉,“田清清” 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简称噻呋酰胺)、“绿亨一号” 70%噁霉灵(简称绿亨一号)各组合配方对花生、水稻、小麦、大豆、大蒜发芽率的影响及生长情况的影响 试验材料及工具 “拌趣”63%吡·萎·福美双、“拌趣”70%吡虫啉、“田清清” 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绿亨一号” 70%噁霉灵、“绿亨105”10%灭蝇胺悬浮剂、培养皿、滤纸、烧杯、玻璃棒、天平。 试验处理 五种作物的试验处理如下: 花生:5个处理,每个处理3列,行距30cm,穴距25cm,每穴播种3粒,播种深度为3-5cm,每列13穴 处理1:吡·萎·福(药种水比:20:15000:300) 处理2:吡·萎·福 噻呋酰胺(药种水比:20 10:15000:300) 处理3:吡·萎·福 噻呋酰胺(药种水比:20 20:15000:300) 处理4:吡·萎·福 绿亨一号(药种水比:20 14:15000:300) 处理5:清水对照 水稻:5个处理,同花生,每个处理3列,开垄,旱田条件下整地播种,条播,播种深度1-2cm,行间距25cm,每列15g,播后上水。 小麦:5个处理,同花生,每个处理3列,行间距20cm,条播,播种深度1-2cm,每列20g。 大豆:6个处理,处理1-处理5同花生;另加处理6:吡·萎·福 70%吡虫啉(药种水比:20 20:5000:50)处理,每个处理3列,大豆行距40cm,穴距20cm。每穴播种3粒,每列15穴,播种深度为3-5cm。 大蒜:4个处理,每处理3列,播种深度3cm,行间距10cm,条播,每列15粒大蒜种子。 处理1:吡·萎·福 70%吡虫啉(药种水比:20 20:100000:1500) 处理2:吡·萎·福 70%吡虫啉 灭蝇胺(药种水比:20 20 40:100000:1500) 处理3:吡·萎·福 70%吡虫啉 灭蝇胺(药种水比:40 40 80:100000:1500) 处理4:清水对照 试验结果 表1、大田花生拌种出苗率的统计 每个处理39穴 | 对照 | 处理1(吡萎福) | 处理2(吡萎福 噻呋酰胺2:1) | 处理3(吡萎福 噻呋酰胺2:2) | 处理4(吡萎福 噁霉灵) | 播后19天出苗穴数 | 18 | 27 | 26 | 30 | 35 | 出苗率 | 46.2% | 69.2% | 66.7% | 76.9% | 89.7% | 1、花生拌种共5个处理,拌种处理出苗率普遍高于对照;而且拌种处理的长势较好,对照长势差;说明拌种处理能促进花生田间出苗率,促进生长。 2、水稻的拌种试验一共5个处理,拌种处理的长势整齐,叶色绿,出苗率高,对照长势弱且由于气温低黄叶多,抵抗力差。 3、小麦拌种处理的长势较好,发病较少且出苗率高,尤其吡·萎·福 噻呋酰胺的两个处理(1包/亩,2包/亩)出苗率达到98%,叶片浓绿;而对照处理仅为79%,长势差,抗低温能力差,叶片大面积发黄,后期发病严重,锈病爆发。 对照处理叶片发黄,锈病严重,抵抗力严重下降 | 4、大豆拌种处理试验:一共6个处理,除与花生相同的5个处理外,增加了吡·萎·福 70%吡虫啉处理。各个处理的出苗率相差不大,长势差不多,但对照处理出苗1个月左右蚜虫全面爆发,而所有拌种处理的则无蚜虫危害,证明吡·萎·福拌种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蚜虫虫卵、控制苗期蚜虫爆发及危害;现在由于天气变冷的原因,蚜虫数量减少但叶片及茎秆上还有蚜虫危害的痕迹,对照的最西边有蚜虫危害的典型株,整株发黄,叶片卷缩、畸形,长势弱。 对照处理蚜虫危害严重 | 表2、大田大蒜出苗率的统计 每个处理45粒 | 处理1(吡萎福 70%吡虫啉) | 处理2(吡萎福 70%吡虫啉 灭蝇胺1:1:2) | 处理3(吡萎福 70%吡虫啉 灭蝇胺2:2:4) | 对照 | 播后25天出苗粒数 | 36 | 38 | 39 | 34 | 出苗率 | 80 % | 84.4% | 86.7% | 75.6% | 5、大蒜从出苗率来看,吡·萎·福 70%吡虫啉 灭蝇胺的两个处理出苗率最高,在85%左右;吡·萎·福 70%吡虫啉处理出苗率为80%;而对照处理出苗率低,仅为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