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第二、三次专家委员会发言摘录 方瑜副主任(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 传播网进展快,信息服务好。搞非营利的技术推广,为广大农民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北农快讯》越办越好,在信息来源上能严格筛选,专家把关,实用性强,让人放心,我们愿意继续与农大合作,支持传播网办公室工作。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与传播网合成一体,成为一家人,就会在农技传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性的网络革命发展很快,有了传播网,大家获取信息就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时间差。外国有他们自己收集信息的渠道,中国农村是家庭联产承包制,更需要发展基层联网,传递信息,使农业新技术通过传播网传播开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让新技术产品尽快获得推广。祝贺《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出版发行,预祝传播网的既定目标早日实现。 甘晓松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 传播网确实是很有前途的事业,这是科学技术生产和农业发展需要两者之间互相连接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抓传播网的思路和办法都是很对头的,网刊的信息量大,质量也不错。作为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我有义务也有把握替我们的传播网作宣传,应该说传播网是目前全国农业新技术系统最大的传播体系。三年来能有这样的成绩,是传播网办公室全体人员努力的结果。传播网办得有声有色,去年主办的几次交易会,都很成功。每年都有新的想法和计划,并能出色完成。《大全》的出版,在农牧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我表示祝贺。现在传播网已发展到第二阶段,但第一阶段的工作仍要做好。为了减轻网员的负担,只收很低的入网费;在纸张、印刷等都涨价的情况下,网刊仍不涨价,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张桐教授(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专家网络常务副主任): 勤勤恳恳干了三年,成绩相当不错,且一年比一年好。我当初的顾虑打消了,实践证明很成功。有王树安、刘少伯等这么高层次的专家把关,非常可靠。如关于鸵鸟热的消息发布后,使读者能在发热时冷静下来,使清醒了的农民不吃亏,受益匪浅,效果相当好。现在有报道说:男孩很小就长胡子,怀疑是因为添加剂的激素,我们的传播网不是以挣钱为目的,不会推广这样的产品。工作要作好,千万别急躁,能有今天的规模很不错,但要力求稳妥发展,把网刊的质量更提高一步,要多传播能发家致富的实用技术,高科技动态,以及国际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同时,还要不断壮大网员队伍,扩大网刊发行范围。 王树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传播网成立两年多来的工作做得很扎实,从零起步,发展到现在拥有近2000网员的规模,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先进的技术要传播,但一定要把握先进加实用。要吸收国外的先进东西。农业的趋势除了高产高效,还要省工。要把好的信息突出出来,不好的或不实用的东西坚决不能用,不做假的和冒牌东西的宣传阵地,同时扩大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草药;(2)新书的介绍:(3)专业性会议的召开,我们要定期召集一些超前性的专家会议,一句话,凡是对农业发展有利的都是宣传的范围。 邵连生处长(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 我认为传播网办得很好,定位准确,从实用性和实效性出发,既服务于农民,又服务于生产和科研单位,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事业。据我了解,现在仍有很多人在打听这份刊物,建议每期多印一些,把发行面放宽一点,尽量扩大影响面和提高知名度。 师守坤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 正像前面几位教授讲的那样,传播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扩大宣传面、影响面,建议期刊公开发行。传播网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重要,要把好关。同时,在追求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还要讲究形式的美观,增加可读性。 王清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学院院长): 希望传播网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出色,办出特色,扩大影响,更上一层楼。我们在有关方面将给予支持。 张大鹏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院长): 传播网办公室一年来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传播网已初具规模,在全国已有相当的影响力,发展势头很好,希望以后在办刊质量上和宣传上进一步提高,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传播网逐步成为我国农业技术传播领域的一面旗帜。作为传播网挂靠单位植物科技学院,在各方面将给予支持。 陈代安先生(《农民日报》编辑、记者): 你们办的几件大事,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农民朋友每天给我们寄来大量的信件,有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答复,希望今后能与传播网配合。我们的报纸在科技方面已增版,请专家赐稿,让我们共同把农业方面的传媒办得更好。 于船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 传播网办得很活跃,首先是办网的宗旨考虑了生产上的实际需要,推广的东西也确实是高效无害的产品。如虫克星,主要成分是阿维菌素,对畜禽十分安全,更不会对人产生危害。激蛋添加剂完全是由天然物质组成,在这方面抓得很准,非常可靠,不会产生副作用。要让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就要靠传播体系来沟通,但要把好关,对高效无害的产品,一定要抓住。 刘少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与农业部信息中心一起搞传播网是件大好事,信息业是个新兴的产业,在美国占40%的比例。中国的发展规律也是一样的,因为它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将来在这方面的从业人数会越来越多。搞科技推广就是使软科学硬化,把信息技术变成产品,甚至发展成组装农业。因地制宜地搞出最佳配方,使其工程化,变成硬件推广出去,是传播网的任务之一。产品、企业的信息要有沟通的渠道,《大全》的出版为此提供了方便,非常及时。 刘铁城教授(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所): 传播网创办三年来,很有生气,虽然人手少、缺经费,但《北农快讯》已出版了140多期,信息量大,传播面广。我们的信息别人很相信,说明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大全》能在短时间里搞出来,非常不容易,会给农牧业界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表示祝贺。 陈品三教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又做学问,又搞开发,说明“网办”干劲大,不仅有了不起的精神,也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先是作风好,不是为了赚钱。就连知名度很高的报纸及电视媒体有时也难免出错,我们办成这样很不简单。网刊还要提高质量,建议《北农快讯》美化一下,印刷精美一点。 戴景瑞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传播网刚刚成立时,我觉得方向正确,当时作为系主任的我表示支持,但能不能搞成功,那时还有疑虑。三年来,我认为传播网发展得很好,听了工作报告,我总的感觉是方向正确,思路明确,工作扎实,成绩显著。在迈向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第一步的工作不能削弱,更不能丢,要把它作为传播网的基础工作完成好。 陈万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用化学系): 我同意大家的发言,不再重复。对于信息最重要的是抓早抓准,尽快传播,使它尽快发挥效益,晚了就失去意义。在办好网刊的同时,要注意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宣传,在代理产品方面,要严格注意产品的生产是否合法化,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力求稳妥发展。 吴加志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校办产业办公室): 听了刘铁斌博士的报告,我感触很深,传播网代表了一个方向,很有潜力,很有发展,我代表校办产业办公室表示支持。传播网要一步一步地前进。信息要筛选,要有风险意识,要保护名牌产品。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支持传播网办公室工作,协调与学校各方面的关系,为传播网的发展尽力。 注:传播网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95年12月8日、第三次全体会议暨《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首发式于1997年5月8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农业部信息中心领导,传播网专家委员会新闻单位编辑、记者50余人。除以上领导和专家发言外,中国农业大学苏宝林教授、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杨启荣处长、农业部教育司李水山处长及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等新闻界人士也在会上发了言(略)。 (摘自《北农快讯》1995年第28期、1997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