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安教授(传播网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农大作物学院): 刘博士和辛经理的汇报内容很好,有气魄,有能力。传播网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很好的效益,所有这些都是和专家们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现在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但象我们这样综合性的、在北京辐射全国的不多,为了保持这个特色和优势,希望各位专家多出主意,多提宝贵意见。 师守坤教授(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 传播网办得很有特色,很有成绩,涉及到农林牧副渔,面向全国各级农技推广单位和广大农牧民。新技术产品推广快,受益面大,综合性的特点应当保持下去。从发展形势来看,传播网的信息及公司的产品,应当利用因特网来传播,使传播手段现代化。我们动物科技学院从传播网开办初期就一直支持传播网的工作,以后也会继续支持,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甘晓松教授(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 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传播网的发展过程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有设想,有步骤,有方法,仅五年时间发展这么大,不容易。推广的绿亨一号、绿亨二号很有现实意义,还出版专著,培养人才。在迈向第三步的时候,仍在加强第二步,也不放弃第一步,这是很周全的考虑。依托中国农大的传播网,为开设农业市场传播学作实践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有的单位仅有些初步经验,如果我们的实践经验能提高为理论,再去培训人才,意义就更大了,农大有条件,有合适的环境,我建议刘博士把这几年的实践写成专著,写成专著后将是威力无穷的,会把整个农业市场的传播体系带动起来,把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到农民手中,加快我国农业发展。 刘少伯教授(传播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 现在有个说法,认为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即走出短缺,年年有余,我认为这只是数量问题,商品农业比产品农业要复杂得多,我们的体制,包括教育体制都不适应。刘博士有眼光,早就考虑到市场问题。我们都是搞教育的,深知体制不适应新农业发展,不论是教育体制还是科研体制都不适应。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出几个刘铁斌、邵根伙呢?我们农业大学要有培养这种人才的机制,所以非改革不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要有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利用组装农业、组装市场的办法,从建立体系到适应更大市场的要求,还要作很大的努力。相信传播网在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因为这几年扎实的工作已经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传播网出来的信息,切记要可靠,千万守住这条线。如宣传纤维能分解,那完全是骗人的。我经常说要打假,但不受欢迎,因为假东西受到了地方和部门某些领导的保护。传播网不仅要保证自己产品的真实性,也在揭露假的东西,如提出鸵鸟养殖不能炒作,很及时。鸵鸟产自非洲,非洲仍然那么穷,它还能为中国致富吗? 周继汤教授(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 传播网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几年来搞综合性的开发,卓有成效,不容易。我们单位,有相应的条件,有资金,搞起来也很费劲。面向未来很重要,首先要看到,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不仅是吃饱,而且是吃好。农业部提出要为农民增收,这就要变农产品为商品,进入市场,希望你们在这方面作出贡献。其次是上网,应利用网络来推广高新技术产品。第三是要注意国际上的新技术新产品,利用学校的优势,及时捕捉信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绿亨一号在国外已普遍推广有多年了,但你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体系,在我国经济作物上取得了很好的推广效果,如果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就有个价格问题。看来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推广的品种就不一样,推广效果就不一样。 于船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前面几位同志的发言提出了很好的设想和建议。传播网的发展,是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来开发、推广自己的产品,这是很有生命力的。在产品开发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经济上来考虑,用户买不起很难推广;2、安全,不要造成污染;3、要高效,传播网的发展与不断推广高效产品有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设有群体兽医学,群体即大批饲养,个体饲养可能要退出历史舞台。要注意群体的防治技术,不能设想从池塘里捞出一条鱼来治病,鸡群的疾病防治也不是个体的。因此,现阶段的集约经营是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从养殖业上看,我认为传播网的发展很实在,一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应该发挥更大的活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万义教授(中国农大应化系): 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品牌的问题,与原厂家是个什么关系,增加技术含量变成自己的品牌后,能不能申请到一个专利,应该想办法,既供应产品,又能保证自己的品牌不受侵犯以适应长期推广,这方面国外公司做得很好,市场经济就要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规范,来运作。 王树安教授: 农村信息不灵,农民的信息缺乏,但有个特点,爱起哄,如蚂蚁热,这个热,那个热。为什么,主要是信息不灵,一条路走到黑,不清楚条条道路通罗马。今年小麦价格降到五角,玉米降到五角以下,棉花也在降。农民问,明年种什么?谁能答复?中国这么大,信息太重要了,拿二百年前的东西当好东西,这是落后的意识,固步自封不会有经济效益。农民需要正确的信息导向。信息重要,信息技术的物化也很重要,传播网正是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内容很丰富,宗旨也是正确的,事业正在发展。我们要记住,农民不富,中国永远是穷国,我们的产品为什么都滞销?原因是农民太穷。 传播网分三个阶段发展是对的,要扩大范围,能否在省里设分公司。农业市场传播学应该搞,要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准备好了再开课,很有意义,对传播网自身也是个提高。 陈品三教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事业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好事,传播网的事业是开拓性的事业,品位是高的,高就高在产品的质量和信息的真实性,严格要求自己是不会吃亏的,因此我建议:1、坚持高学术。学校的好传统要保持,请知名教授把关。2、防治土传病害是很难的,重茬引起的病害就是土传病害,防治中还有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如大豆线虫,将来可能采用拌种的方法来防治。3、种子非常重要,传播网是否搞点优良品种来推广,做到全面发展,既要红了樱桃,又要绿了芭蕉。4、有的地方小麦倒伏严重,农大研制的一种药就可防治,能不能把这个推广开来,主要在返青期、拔节期施用。当然开发的东西不在多,要质量高。你们能干、能闯,但责任也重大。我非常羡慕你们年轻人,你们才是最有希望的。 王惠敏教授(中国农大植保学院院长): 总的感觉,传播网这个系统的建立是新潮的,观念的转变是个重要的转变。我建议的向高层次发展,培养多面型人才。过去叫通才,但通了不专,专了就不通。我们学校要开始实施培养推广型人才计划,分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类,如专业型硕士在选择课程时可以偏向某些方向,能否利用“网”的体系来培养这类人才呢?在厂家和研究人员之间有一个中间带,如何结合?《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在各省、市内应考虑按类别再分一下,如生产、教学、科研等。我们植保学院的开发工作以后也要多与传播网结合,把我们的优秀新技术成果推广出去。 孙其信教授(中国农大作物学院院长): 传播网为什么能发展?因为它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美国有一大批的科研机构也在向这方面转制。三年前,美国的服务性企业,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只占1%,现在发展到5%,将来要占到50%。信息不灵害了农民,也害了知识分子,虽然现在的信息公司也有不成功的,但方向是对的。传播网建立之初,我有些不同看法,现在看到了传播网的巨大成效,证明传播网的路子是对的,刘铁斌博士5年前的认识是超前的,我现在应对我当时的看法表示检讨和道歉。现在我改变了这些认识,传播网坚持把信息和产品连在一起搞,符合中国国情,所以说,通过网络搞传播服务的潜力是很大的。 翟志席教授(中国农大校长办公室主任): 首先对传播网成立5周年和它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传播网能发展,主要体现在体制上是新的,后盾强,涉及面宽、产品好、服务实,所以效益也较好。其次是找到技术与经济交叉、市场与信息对接的好形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希望传播网发展得更好。我们学校会在各方面尽力支持传播网的工作。 吴加志处长(中国农大校办产业管理处): 对传播网的发展我感到很高兴,感谢各位专家的支持,我认为,传播网对有形资源用得最好,对无形资源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好。对校办产业的发展,学校是放手的,主要是参与协调方向。看来要想将新技术产品辐射到全国,农业院校可以委托网络来办,甚至办一个全国校办产业的网络。传播网在向第三步迈进,一定要注意质量,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王树安教授: 今天是传播网专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有15位专家、教授亲临指导,来自19个单位和10家新闻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刘铁斌博士作了很好的总结,标题“迈向市场,创造辉煌的21世纪”也很有气派,绿亨产品也不错,方向对头,定位准确,付出了不少劳动,效果也很好,对未来有明确的思路。各位专家、领导进行了勉励和鼓励,也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总之,产品要好,信息要真,坚持推广、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要勤俭办网,量力而行,除了搞好一、二、三阶段外,还规划第四、第五阶段,面向市场,一步一步向前发展,前景很可观,一定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未来。 (摘自《绿亨快讯》1999年第10期) |